当前位置:首页 >> 特殊教育 >> 教科研工作 >> 正文
儿童心理教研室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学科组教研简报(2020-2021第一学期第三期)
来源: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  作者:  编辑: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  日期:2020-10-16  点击率:515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为继续推进教学改革,本周学科组樊高英、陈云娇、王君霞、程佳诗妮四位老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研讨,主要围绕入园实践方案、第六次课程教学设计、后续教学设计分工与研讨、视频案例录制清单梳理展开。

10月12日14:30-15:00四位老师于学前合班教室三进行了线下教研。主要研讨入园实践方案和第六次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樊高英老师就本学期的入园实践方案向各位老师进行了说明。本学期入园实践强调“双园联动、互利共赢”,主要结合我校附属实验幼儿园的具体情况,根据园方需求进行个案观察、指导。儿童心理教研室的老师将与幼儿园的老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对名单上的幼儿进行跟踪观察,旨在收集幼儿发展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指导。而后老师们又针对第六次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讨,确定该次课程主要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儿童观察中的应用进行授课。

10月14日18:30-1930学科组又以线上教研的方式,具体明确第六次课程教学设计内容,以及后续教学设计分工与视频案例录制清单。

樊高英老师分享了第六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并逐一进行了说明,接着与其余三位老师进行商讨,确定教学设计中有无需要修改的地方。另外樊老师建议,大家可根据实际授课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因课时不足,无法讲授的案例可以作为课外扩展内容,利用学习通进行投放。

确定教学设计后学科组就后续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分工进行了研讨。按照学校的校历安排,从第七次课程开始,仅剩6周的新课教学时间,课时较紧。从观察方法上来说,总共有9种;从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来说,从晨检、早餐,一直到离园,也有很多的环节。研讨主要针对后续教学设计从“方法”角度切入,还是从“一日生活”环节的角度切入。通过教研了解,陈云娇、王君霞、程佳诗妮三位前期任教观察课程的老师在以往教学中均未过使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相关视频案例,该部分课程资源缺乏。因而学科组具体商讨了视频案例录制清单。根据系部通知,各学科组可提供所需的幼儿园实地拍摄视频的清单,经系部审核后,由专业的团队到幼儿园进行拍摄、处理,最终形成一套完备的课程视频资源。学科组老师们都认为可以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所有环节都进行拍摄,这样会比较完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有选择的余地。由于这个拍摄工作要到明年才会正式启动,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设计中,还是需要利用以前的视频资源。那么教学设计就还是从观察方法的角度切入比较合适。

针对后续的教学设计,樊高英老师提出了两种思路,一种是“总-分”式,即先对所有观察方法进行总体介绍,再讲具体的方法;一种是“分-总”式,即先讲授单独的方法,最后再梳理总结。老师一致认为“总-分”式比较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观察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思路会比较清晰。因此最终确定了这种方式,用一次教学的时间先对观察方法做一个整体介绍,另外一周讲授几种方法,最后一周针对评价指导做训练、巩固和指导。陈云娇老师提出,应将重点放在实况详录法,这个方法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幼儿园实际工作中都是用得最多的。学科组一致认为这个方法可以用两周的时间进行授课,一周理论、一周实践。另外取样法用一周,评定法用一周。

最后进行了教学设计的分工,陈云娇老师负责总体介绍观察方法的部分,王君霞老师负责评定法,程佳诗妮老师负责实况详录法,樊高英老师负责最后的评价指导部分。而取样法因为内容较多和复杂,可等到学科组完成了其余教学设计,总结经验后再行思考。

(图片一:学科组四位老师10月12日线下教研现场)

(图片二:学科组四位老师10月14日线上教研截图)

 

 



作者:
编辑: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系
上一篇:学特系儿童心理教研室入园实践简报(2020-2021第一学期第二期)
下一篇:儿童生理发展课程组教研简报
网站声明 | 网站管理
电话:0851-82519065   传真:0851-82519065   校址:贵州省清镇职教城时光校区   邮编:551400
ICP备案:黔ICP备13002881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8102008113号   Copyright©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隐私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