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简报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课程组 第十五期 2020年2月13日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科组教研简报(2019-2020第二学期第一期)
2020年2月12日至13日,学前儿童心理与发展课程组按照校、系“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针对网络授课开展线上教研活动。本次教研由樊高英老师主持,将于本学年第二学期任教的陈云娇、陈玥如、龚泽西、张琬婧四位老师参与讨论。
为方便本次教研活动开展,课程组特建立网络课程建设群,结合系部要求主要针对课前任务发放、课中直播讲解、课后作业反馈三个教学环节的形式与内容展开讨论。
樊高英老师首先强调,本次工作主要聚焦课前、课后线上资源。借由此次疫情的工作要求,着手课程建设中的线上资源建设部分,为后期与线下教学接轨,备战职业院校教学技能大赛做好铺垫。因此,现阶段的网络授课准备并不是额外增加工作量,而是一举多得,促成本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
在讨论中,陈玥如老师提出目前资源缺乏,教材及其他电子材料均不在身边,给工作开展带来不便。对此,樊老师回应教材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尤其针对学生而言。但是可以通过扫描文本建立PDF文档的形式予以分享解决。樊老师随后完成了相关工作,并进行了教材扫描件分享。
随后,陈云娇老师建议,课前明确教学目标、分享教材内容、提供线上资源,并引导学生记录个人学习难点、疑惑点;课中教师结合PPT进行讲解,重点与学生讨论反馈的知识难点、疑惑点,设置问题进行抢答;课后发布章节测验和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在后续教学中予以反馈。
张琬婧老师则认为,教师网络授课的PPT应进行统一,可以从各大网络学习平台筛选并使用;此外,线上的学习任务、作业应进行统一固定,避免各位教师教学内容出现较大差异,更加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统计。
樊高英老师赞同了两位老师的观点,认为线上资源应保持一致性,但同时也应保持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可以通过统一教学目标达到全组教师教学内容一致的目的。此外,樊高英老师建议可充分利用前期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资源,增加微课等内容作为课前预习。
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张琬婧老师表示,可提供微课、实习手册、练习手册等资源。但同样由于相关资料均存储于学校设备中,因而暂时无法分享。同时,张琬婧老师结合学校会议中翟校的相关解读,认为当前线上教学应该具有针对性,不应把日常教学形式照搬于网络。应探索线上线下双途径学习模式的改革,因而建议方式方法要进行筛选。
龚泽西老师认同了张老师的观点,建议突出章节重难点,并增加与学生有效互动的方法,提升学生兴趣。此外,考虑老师们不同的教学风格,可根据大纲自行确定目标、内容。大家还可以将案例、视频等资源在群中进行共享。课后反馈除了测试题外,还可以继续开展教学满意度调查。
樊高英老师则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态度说明,线上教学无法代替线下教学,其仅能充当教学形式的扩展与补充。所以前期强调现阶段工作除了完成网络授课的目的外,更为重要的是开展课程建设中线上资源建设工作。
而对于两位老师提出的针对性、重难点问题,樊老师分别给出个人意见。其中重点可以通过前期提到的目标确定;难点则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中真实的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樊老师还结合龚老师提出的自定目标、内容给予了回应,说明现阶段系部明确的要求是在教学计划中统一目标、内容、线上资源、课前布置任务、课中重点讲解内容、课后反馈等。
此外,樊老师也提出由于线上教学形式的改变,无法按照原本的教学设计开展,在授课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教学时长将不可避免的缩水。并向张琬婧老师确认,课中直播是否存在时长限制,依旧按照80分钟进行授课。张老师告知会议并没有强调直播的教学形式,主要考虑相当数量的学生家庭偏远,不便观看。
综合张老师的反馈、其他老师的意见、建议,以及系部的工作要求,樊高英老师最后提出“两步走”策略。
第一步-针对疫情,保证停课不停学(按教务处文件,2月21日完成)
1.课前:发放学习目标、明确教材内容、提供慕课资源、开展学习难点调查反馈。
2.课中:根据自身任教班级调查反馈情况,开展直播讲解或PPT录屏、学习通活动。
3.课后:发放测试题。
第二步-完善课程建设,搭建网络平台(省职业院校教学技能大赛赛前完成)
1.课前:增加微课、课前活动等内容。
2.课中:线下教学设计,形成统一教学思路。
3.课后:开展教学满意调查、学习难点反馈、完善测试题。
该提议最终顺利全组通过,并将于后期由樊老师拟定教学计划明确模块学习目标、重点、慕课资源等相关内容。

图1为全组老师各抒己见参与讨论

图2为樊高英老师总结内容与分享教材扫描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