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前儿童心理教研室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科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在前期线上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并拟对2020级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与后置实训课程关联,帮助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桥梁。为此本周四10月29日13:00-14:00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科组丁竹君、龚泽西、陈玥如、程佳诗妮、樊高英五位老师于积学楼教师休息室进行教学研讨,因病无法出席现场教研的张琬婧老师则通过电话的方式参与了本次讨论。
樊老师首先针对上周未参与教研的老师进行了教学计划解读。向老师们说明了教学目标中增加的关于“思维方法、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的内容,主要为了更好对接师范认证标准与我校三年制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后樊老师对2020级的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了说明。并强调了进度表中增加了“作用与对接后置课程”一栏,这也是本学期教学改革的重点。将在心理学理论教学中增加诸如五大领域、游戏等课程实践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对于理论的应用能力。而要实现内容的改革,全组教师就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做好学前专业“门门通”。对此,将在后期采用与其他教研室联合教研以及共同研讨学习专业书籍等方式完成。
而针对本学期课时紧张的问题,樊老师建议老师们灵活运用学习通,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其中教材第二部分“研究方法与主要理论观点”将整体移至线上,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但如何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让自学真正“能实施、能检测”仍然需要进一步研讨。樊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在现阶段“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不同于小组,传统的小组讨论与作业一直存在“多人任务,一人完成”的问题,评价方式上缺乏公平性与有效性。而“学习共同体”将主要强调互相监督、共同探讨。随后樊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教学中使用的“学习共同体合约”,并与大家探讨共同体的具体组建。但考虑现阶段课时不足,同时共同体组建应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需要进一步细致研讨,老师们决定本学期以学生自主组建为主,下学期进行全面改革。以此对照共同体组建方式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接着老师们又针对评价标准进行了研讨。由于本学期课时不足,原本的半期考试无法进行。加之教室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无法完成前期进行的课前随堂小测,因而需重新商讨评价标准中平时成绩的部分。龚泽西老师提出可以增加组内匿名打分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成员进行评价。樊高英老师建议可以采用抽问抽答的方式对“学习共同体”进行整体评分,并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进行评分。
最后樊老师就第一次课程内容与大家进行讨论。作为第一次课程,樊老师建议大家将增加学习要求、学习意义、评价标准的说明。并对整个课程进行整体介绍,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在具体知识内容部分,重点聚焦心理现象的实质与影响因素的部分。而在具体教学设计部分,由于当天现场教研时间不足未能完成。张琬婧老师建议,可以用先自行设计再统一研讨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统一。考虑本学期教学计划属于特例,最终全组决定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但是为了保证整体教学效果,将对学习资源进行统一。该部分内容将由樊老师具体负责,于学习通进行统一分享。
(图片一:为10月29日教研现场)
(图片二:10月29日教研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