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课程组 第二十一期 2020年6月15日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科组教研简报(2019-2020第二学期第七期)
本周一6月15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研室组织教研活动。张琬婧、陈云娇、丁竹君、陈玥如、龚泽西、樊高英六位老师于积学楼1-6参加了线下教研,无法到达现场的王君霞老师也通过线上教研的方式参与了讨论。
本次教研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个是针对本学期学前儿童心理与发展课程期末考试与教学情况进行讨论;一个是研讨确定下学期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教材,并就重点工作进行说明。
首先,樊老师就本学期考试试卷出卷情况进行了说明。虽然前期进行了分工,但是由于老师们所出的部分题难度过高、过偏,并且负责不同题型的老师存在考点一致的问题,所以樊老师对试卷考题进行了重新地调整,并减少了填空题题量。确保题目题量较少、难度降低的同时,涵盖本学期所有章节,并突出重点章节。樊老师还就上下册两套A卷各章节题型与分数占比向老师们进行了说明。同时,也强调后期题库建设,除了从各章节入手,还将细化题目难度,以便更加科学的选题用题。
其次,考虑到本学期网课实际授课效果不如线下教学的现状,樊老师建议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降低期末成绩占比。最终通过全组老师的共同讨论,确定从原本的平时表现40%、期末考试60%,改为各占50%。并且在后续课程中,将课前、课后的线上任务改为非必选项。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进行选择。此外,在复学第一课中,注重温故知新。充分利用线下教学的优势,对以往网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巩固知识点同时,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前期通过线上教研方式已经确定各班未返校学生情况,除陈玥如老师任教班级全员到齐外,其他班级不同程度的存在未返校学生。其中,陈云娇老师任教班级未返校学生最多,高达26人次。针对次情况樊老师强调,请各位老师做好未返校学生的单独辅导工作。确保其学习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后期将对这些学生统一开展线上考试。
在讨论中,丁竹君老师反映前期线上教学期间,其任教班级有两位学生由于网络问题全程未参加网课,并询问如何解决。樊老师在确定了丁老师前期采用的腾讯会议直播形式无法进行回看后,建议丁老师先向辅导员核实情况,的确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需要做好学生的单独辅导工作。可以利用学习通线上开展,也可以利用线下。并且需要注意平时任务发布,以确保学生有平时成绩。对此,樊老师也再次向大家重申最初选择笔记加群聊进行网课的初衷,正是为了可以方便作为课程资源,便于学生针对课堂上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回看回听。这种方法在后期的线下教学中将更好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避免传统课堂中一遍过,学生无法自行回看回听的情况。后期也将以此方法,继续做好线上资源建设。
结束本学期学前儿童心理与发展课程的说明与讨论后,张琬婧、陈云娇、王君霞、樊高英四位老师就下学期教材的选定问题进行了讨论。华东师大出版社,施燕、韩春红主编的《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湖师大出版社,夏宇虹、胡婷婷主编的《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首师大出版社,杨兴国、黄程佳主编的《幼儿观察与评估》,以及华东师大出版社,侯素雯、林健华主编的《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这样做》与译丛系列《儿童观察——实践操作指南》五本教材进入了候选教材。在现场讨论中,大家首先从目录入手对教材的整体构架进行了讨论。
由于整体构架不符合国内幼儿园一线实践情况,《儿童观察——实践操作指南》被首先被排出。其次,樊老师和张老师均认为《幼儿观察与评估》以普通心理中的感知、思维等心里过程为线索介绍观察,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运用。还容易让学生将原本完整心理过程彼此割裂。剩下的三本教材均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为线索介绍儿童观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但由于陈云娇老师推荐的华东师大出版社,侯素雯、林健华主编的《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这样做》没有样书。因而具体比较主要针对华师大的《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湖师大的《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由于前者偏向理论与科研,后者则相对更符合我校学生特点,并且具有大量视频资源。因而将以后者为学生教材,前者则作为教师用书使用。
除教材选择外,樊老师也对下学期观察课程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说明。由于现阶段的课程标准存在诸多问题,课程资源不统一,各模块安排存在缺乏实践性。因而下学期将着重资源库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课程标准。以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可以真正应用于幼儿园一线实践。

图1为樊老师向老师们说明本学期考试试卷题量与难度的变化

图2为老师们就评价标准展开讨论

图3为王君霞老师通过QQ参与线上讨论